1. 比特率
每秒传送的比特数
2. 带宽
带宽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:
1)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,比如在传统的通信线路上传送的电话信号的标准带宽是 3.1 kHz(从 300 Hz 到 3.4 kHz)
2)在计算机网络中,带宽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,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信道所能通过的“最高数据库”,常用比特率表示。
3. 吞吐量
表示在单温时间内通过某网络的实际数据量
4. 时延
数据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。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:
1)发送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,也叫传输时延 $$ 发送时延 = \frac{数据帧长度(bit)}{发送速率(bit/s)} $$ 2)传播时延: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$$ 传播时延 = \frac{信道长度(m)}{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(m/s)} $$ 3)处理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,如分析分组的首部、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、进行差错校验等,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
4)排队时延: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
$$
总时延 = 发送时延 + 传播时延 + 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
$$
5. 时延带宽积
$$ 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\times{带宽} $$
表示某时刻某链路上能容纳的最大比特数,如下图所示,用一个圆柱形管道表示网络链路,管道的长度就是链路的传播时延,管道的截面积就是链路的带宽,而时延带宽积就是这个管道的体积,表示这样的链路可以容纳多少个比特。
6. 往返时间 RTT
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,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(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),总共经历的时延。